行走在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 周月华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一个左腿残疾的女人,几十年来,她趴在丈夫的背上走遍了家乡的大山小岭,每年诊治病人近3000人次,在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丈夫背着她出诊的背影。在西河村蜿蜒陡峭的山路上,丈夫背着周月华艰难跋涉的背影,成了山村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在北碚区柳荫镇,有这么一个村庄,沟壑密布,山峰巍峨,有的地方石壁如刀削,小道如羊肠。身强体壮的人走在这里也会望山兴叹,气喘吁吁!可是,谁会想到,有这么一个女人,一个左腿残疾的女人,几十年来,却靠着一副拐杖,靠着丈夫如大山一样坚实的背,越过了山村的每道沟沟坎坎,踏遍了山村的每一寸土地?
  这个40多岁的女子,就是被人们称为“行走在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重庆的张海迪”、中共十八大代表——周月华。
    1969年,周月华在西河村呱呱坠地。可是,一直到8个月的时候,小月华也无法站立。医院检查的结果令父母心碎: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意味着周月华终生都无法正常行走。
  记得高尔基说过:艰苦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倒下去,有的人退缩了;而有的人,他冲上去,战胜了困难,征服了挫折。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周月华就是这样的强者!求学期间,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周月华也深受鼓舞。她决心像张海迪一样活出精彩,活出价值。
  中学毕业后,周月华凭着自己的执着,几经努力,终于迈进了卫校的大门。卫校毕业回到家乡,看着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周月华萌生了在家乡开一家诊所的念头。说干就干,她的乡村诊所正式挂牌了。作为一个残疾人,她不仅没有消沉悲观,没有向国家伸手,坐等国家的福利,而且她决心自食其力,还要用自己的知识,为父老乡亲服务,这是怎样的奉献与伟大啊!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热情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使周月华迅速得到乡亲们的信任。“既然干起了这行,就要时刻为群众着想,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人民的健康卫士啊!”周月华的心里始终装着老局长的话。也就在那一年,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艾起。“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朴实的丈夫用20年的行动实践着一个男子汉坚定的诺言。“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在半夜三更,周医生都是随喊随到。对于身有残疾的周医生来说,20多年啊,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艰辛,付出了多少坎坷多少磨难!
  1998年的一天,凌晨三点,细雨蒙蒙。“周医生——周医生——”睡梦中的周月华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惊醒。
  “艾起,快起床!”她赶紧摇醒沉睡的丈夫。原来是村民杨光照家的儿媳临产了,想请周医生去接生。
  她二话没说,趴在丈夫背上就出诊了。
  那是一条怎样的山路啊!路面凹凸不平,山路盘旋陡峭。右边,是高高的峭壁;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路下面的绝壁向里凹着,整个路基好像贴在绝壁之上。山下,从金刀峡流出的河水冰冷刺骨。
  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亮,丈夫背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杨家走去。在一个拐弯处,突然,丈夫左脚一滑,右腿一下子跪在地上。趴在丈夫背上的周月华一下子被摔了下来,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等她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坐在湿漉漉的路边上,背靠着光秃秃的风化石绝壁,两手本能地抓住身边的一丛灌木,伞不知道摔到哪里去了。“艾起,艾起!”丈夫呢?周月华带着哭腔大喊。
  循着黑夜里传来丈夫的声音,周月华发现艾起已经掉到路下面了,幸好路边的一丛灌木把他的两只手架住了,否则……
  艾起的右裤腿膝盖处鲜血淋漓。带着疲惫和恐惧,惊魂未定的他们没有停留,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杨家,顺利地接生出一个新生命。
  时至今日,每当艾起想起那次经历时,后脊都会发凉,额头都会浸汗。可周月华还是会随喊随到,她说,这是一个医生的神圣天职。周月华,她把大山的坚韧和无私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也敬畏生命,可她知道,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她的唯一选择,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即使是颗流星,也要在划过天际的刹那,把光亮留给世间。
  可就在这一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一件让周月华今生今世永远也忘不了的事发生了。忙乎了一天的她带着幸福回到温馨的家里,刚刚4岁的儿子是那么快乐健康,活泼可爱。孩子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星空,就是生命中一缕灿烂的阳光,看到他,周月华的疲劳就仿佛减轻了一半。好不容易见到妈妈的孩子终于安静地睡着了。
  刚刚围着火炉坐下来,周医生端起碗正吃着晚饭,村里的杨老大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周医生,快,我的父亲喘得接不过气了!”周月华听了,毅然放下饭碗,喊起丈夫就走。情急中,竟把刚睡着的儿子独自留在了家里。
  不知过了多久,等他们出诊回来,远远地便听到孩子凄厉的哭叫:妈妈!妈妈!妈妈!这声音在寂静的山村的夜里是那么清晰,把夫妻俩的心都撕碎了!孩子,不要哭了啊!原谅妈妈把小小的你一个人丢在家里啊!原谅不称职的爸爸妈妈吧!周月华心里堵得慌慌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了下来,把丈夫的衣服都浸湿了。
  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两人惊呆了!地上一大滩水,儿子坐在地上,小花脸蛋上全是泪水。原来儿子醒来后,不见爸爸妈妈,四处寻找,把烧在火炉上的一壶开水打翻了。他正抬起右手,惊哭不已,衣袖水淋淋的。周医生慌忙剪开衣服,只见儿子白嫩可爱的小手已变得血淋淋的了,外侧的皮肤全脱去了,一大片腥红的血色像千万支钢针扎在他们心上。
  当给儿子治疗包扎之后,周月华抱着儿子,坚强的她再也难以控制自己了,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儿子用未受伤的小手擦着妈妈脸颊的眼泪,稚气地说:妈妈乖,不哭了!我不疼了!看着这一幕,丈夫也难受得掉下了眼泪。至今,儿子那纤细的胳膊上还留有巴掌大两块抹不去的疤痕,它们成了周月华永远的伤痛。
  大爱无言,周月华的爱,是一个人民医生为人民的大爱!是一种如太阳般辉煌灿烂的大爱!鲁迅先生曾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周月华在这条生命的路上,以近乎悲壮的形式,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生命不息、奉献不息的凯歌,一曲精神文明建设的凯歌!
  西河村孤寡老人汪官珍,每次找周月华看病,周月华不仅不收她的医药费,临走,还要送老人糖果。提起周月华,汪婆婆就说:“周医生是个好人。”永兴村一社76岁的江学荣老人是一个五保户,患有高血压,风湿病、冠心病等,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婆,靠救助金度日。周医生却常常上门服务,无偿地为老人医治,并总是留下足够的药。
  传染病易发时期,周医生总是未雨绸缪,走村串户,积极宣传,积极预防,尽管出诊的山路上充满了磨难与伤痛,周月华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她艰难的行走。“我是乡村医生,我的使命就是服务群众,做乡村的健康卫士!”这些年来,她趴在丈夫的背上走遍了家乡的大山小岭,每年诊治病人近3000人次,在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丈夫背着她出诊的背影。西河村蜿蜒陡峭的山路上,丈夫背着周月华艰难跋涉的背影,成了山村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服务群众,联系基层,周月华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白衣战士的人生价值!
  2009年,周月华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当年又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2010年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2012年被评选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参加了寻找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晚会、重庆卫视“重庆好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2007年至今,中央电视台cctv1、cctv10,重庆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重庆商报》等诸多媒体报刊也作了多次专题报道。
  行医之路,为什么能在一个残疾姑娘的脚下延伸?周月华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实践告诉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就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因为,奉献会谱写精彩,坚强能铸就人生!

(本文来自:人民网重庆视窗 2013年3月6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