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传薪火 立德树人谱华章──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纪实
 
  贵阳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是当时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现为全省唯一的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七十六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锐意进取,奋力攀高,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理念;拓展新渠道、新空间;创新新方法、新途径,构建了“三全三分”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开展“三学”(学政治理论、学专业知识、学人文社科)教育活动、“四文明”(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和“六育人”(校训育人、习惯育人、法德育人、感恩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主题活动,取得了突出成绩,在2008年,2012年两轮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单位称号。
   
    政校合作 上下联动育人显功效
  省委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连续多年坚持每年召开工作会议,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方向、定思路、做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相关工作督查,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发展。同时,在遵义、息烽等市、县政府的支持下,我校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纪念馆等地先后建成了4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基地,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平台。如今,政校合作、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为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正发挥着良好的育人效果。
   
    齐抓共管 合力育人谱写新篇章
   学校始终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巩固育人阵地,创新方法,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在资源优化整合中打破了部门的界限,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推动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不断向广度、深度迈进,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的良好氛围。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督查指导。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保卫处、关工委等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党政团学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教育管理服务相融合、全校上下紧密配合的运行机制。
  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一名教职员工,心中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育人责任。学校建立了“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出台《贵阳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核,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春风化雨 校园文化育人于无声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学校利用“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五大工程”(即理论学习建设工程、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校风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平台,形成“行走中的校园文化”、“医学生人文论坛”等文化品牌,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素质拓展、宣传教育、主题班会、事迹报告等帮助学生树三观、长见识、增能力,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省委省政府2011年授予我校“全省文明单位”的称号。
  “行走中的校园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性与创造性、隐性渗透和显性教育结合起来,从多学科教育、宽领域拓展、全方位目标等方面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最为典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项拓展活动,它将课堂教学与野外活动有机结合,把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跑、跳、投、攀和跨等基本内容拓展到自然和社会,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倡导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自“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开展以来,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活动形式非常好,各种训练效果惊人,教学成果先后荣获了第12届全国医学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科报会一等奖、第六届贵州省体育科学大会科报会二等奖、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三等奖。
   
    大爱无疆 贴心服务为生解难题
  “对于现在,我不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不会抱怨家庭的贫困……有的只是感恩,感谢学校的资助政策,让我有勇气和病魔抗争,帮我染黑了爸的白发,抚平了妈的皱纹,也让我可以骄傲的抬头。”我校为重病同学助医募捐活动受助者医学影像学院2014届学生吴啟章同学带着深深感激之情,昂首迈向新的生活。
    编织了“知生情、聚生智、暖生心”的工作网络,开展关心学生思想,关怀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就业的“三关活动”,做到“生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设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近年来,我校为1800多名贫困新生办理“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实现了贫困新生100%入学率。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奉献,收获快乐。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院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渠道“信息化”、就业管理“规范化”的格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全方位、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先后与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等机构合作,建立了校级就业信息网、远程视频系统、短信平台等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利用校园网络、辅导员QQ群、班级毕业生QQ群、飞信群、宣传公示栏等方法和途径,及时了解和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详实的信息服务。我校近三年年终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秋风送爽 学工队伍驶入制度化
  “学校不仅给辅导员压担子,还在工作条件、发展空间等方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贵州省优秀辅导员”获得者李宗梅不无感慨地说。
  学校高度重视这支队伍建设,紧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通过“抓培训、强管理、搭平台、立课题、重培养、严考核”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提升学工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是夯基础,健全学工队准入伍机制。为切实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我校从2010年起新招考人员必需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和中共党员条件,通过举办辅导报告、组织学习文件资料、参观生命科学馆等方法对新招考录用的人员进行系统岗前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提高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是强管理,创新学工队伍管理机制。学校长期以来对辅导员采取双重管理,辅导员在接受学工部的统一管理(考核、津贴发放等)的同时接受院系的具体管理。实行“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和学工队伍联会制度”。通过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和学工队伍联会及时将学生工作进行安排与部署,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力推进了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搭平台,推行学工队伍交流机制。为积极推动学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切实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我校每年举办一次学工队伍“辅导员工作论坛”,拓宽学工队伍素质培养的新思路和经验交流的新途径。采取主论坛和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交流发言、专题研讨等方式,相互沟通、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探索规律,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夯实基础。同时于2013年开始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提高辅导员管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立课题,促进学工队伍发展机制。为了提高学工队伍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学校划拨经费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讨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推动学工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提高队伍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工队伍评聘职称奠定基础。
  五是重培养,推进学工队伍学习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学工队伍的培养,完善学习机制,全方位、多渠道提升队伍素质。每年选派20%以上的辅导员进行交流培养、培训学习。从2010年起实施学工队伍考察计划,组织年度优秀辅导员到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学习考察,学习兄弟院校的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开阔队伍工作视野。
  六是严考核——完善学工队伍考核机制。学校把辅导员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体系之中,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予以考核,年底在各院系考核推荐的基础上,学工部组织评选出年度优秀辅导员,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历年来,共17人获贵州省“优秀辅导员”称号。为了强化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学校在政治待遇方面给予倾斜,年度考核合格的辅导员,按干部选拔程序报校党委组织部考察明确职级待遇,工作满2年享受副科级,满4年的享受正科级。
   
    实践育人 服务奉献青春在闪光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学校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时代主题为引导,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走出了一条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
  围绕提高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通过组织医学生进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广大居民和群众提供健康服务。一是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如对公共卫生、甲型流感及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医疗保健等知识进行宣传。二是开展现场义诊活动。义诊队伍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义诊活动,义诊内容包括量血压,心肺体检等。三是现场免费赠送常用药品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有关消化、呼吸、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常见药品,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各级组织的关爱,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贵医学子们的热心和爱心。四是现场医疗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咨询。设立医疗咨询小组,主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党员,在义诊的同时给予健康知识建议及普及村民基本医疗知识、健康的知识咨询。
  近5年,学校组织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大型健康咨询义诊活动累计100余次,参与义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达到1500余名,社区、村镇群众接受了同学们的热情服务达30000人以上,累计赠送价值20多万元药品,发放健康保健手册20000余册,相关媒体、报纸报道20余次。如:从江县电视台和贵州都市报20127月报道了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党员前往从江县岜沙苗寨开展“激扬青春跟党走,贵医硕博争先锋”大型健康咨询义诊活动;贵州都市报2014721日报道了法医学系专家教授和师生前往修文县洒坪镇中明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贵阳晚报2014822日报道了临床医学院师生到清镇市开展义诊的活动等。
    “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学生处处长赵平说。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用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竭力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向纵深,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报报道)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