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五法宝——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系列
王 凤 

    每个人都是自家的守门人,守门干什么?守门等待门外的家人,守门相伴门内的家人,我们甘愿等待、喜欢相伴就成为幸福的家庭。我们不愿让这幸福从身边溜走,那我们怎样守护、延续这种幸福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呢?珍爱与守护的都是什么呢?珍爱守护的首先是“我”“我的生命”,然后守护的就是我最重要的人—家人。对家人的生命,我们要“维护自己与家人的身体与心灵,追求生存、健康、快乐,以及爱与被爱的权利”,“维护自己与家人的身体与心灵,免于被侵犯与伤害,及其自体伤害的权利”。如果家人若有不适或生命危机,我要第一个看到,因此大家就要学会危机干预五法宝一停、二看、三听、四陪、五治疗,其中停、看、听是在发现危机个案,陪和治疗是帮助危机个案。
    一、发现危机个案
    研究证明:在人们自杀危机出现之前,会展现出任一形式的线索或警训,包括口语的、行为的、处境的……
    (一)停:意思是指你要停在高危机人群的面前。学会盘点我身边有哪些是这些高危人群,如:青年人、老年人、妇女、病人、残疾、发生重大事故、外乡人。
    (二)看、听:就是我们所说的六变三托,九大征兆。发现危机个案,六变即性情、行为、花钱、言语、身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三托即托人、托事、拖物,而这种托付就是三种临终安排。
    二、帮助危机个案
    当我们进入帮助个案的时候,就是陪和治疗。
    (一)陪: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陪伴的技巧应遵循“三规六禁”。
    “三规”是指“陪、听、说”。“陪”:重点在于照顾他的起居生活饮食,应温柔体贴、和颜悦色、展露感情地陪伴,表达关爱,让他觉得我是对他有感情的,而不是只是陪,不是给他吃喝。“陪”是如影随形地陪同,上楼跟后面,下楼挡前面,决不让当事人离开自己的视线。当事人不想说话,你不要逼他讲,万一他想说,你只要“听”就好,原则是只听不说,不说是指不对当事人提问,而随时要准备好听当事人说话,对方一有说话的征兆,陪同者就要在第一时间转头看对方并做倾听状。千万不要边听边回嘴,问东问西,尤其是问原因。那我们什么时候“说”呢?如果当事人五到七天都不说话,陪同者才可对他说话,但不是提问,而是说一点家庭里面的生活琐事,如爸爸怎么了,妈妈怎么了,小猫小狗怎么了……在与当事人说的过程中,有人可能对当事人诉说“人生有多美好”、“生命是彩色的”、“你要有勇气”、“我们一定可以冲破难关”等;如“自杀是错的”、“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你不要再自杀了,这是不对的”;如哭哭啼啼哀求当事人“不要死,否则妈妈活不下去”等;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责怪当事人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责怪当事人让你伤心哭泣、生病;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委等等,以上都是“六禁”的话语,即:不要劝善,不要规过,不要哀求,不要责骂,不要抱怨,不要质问。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问当事人为什么想自杀、干嘛要自杀、自杀的原因是什么,而是通过告知家中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来重建当事人以及家庭与实体生活现象的“连接”,重建其“拉力系统”,让其获得来自家人的支持乃至于人情、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幸福感。
    (二)治疗:陪同只是禁止当事人自杀的方法,并无法消除或减弱当事人自杀的念头。只要念头在,随时都可能变成行动,所以还是要积极就医。问题是挂哪一科呢?如果已经出事,就先送急诊,再转临床心理科。如果及时挽救而没有死伤,就直接送临床心理科。企图自杀或是自杀未遂者,如果有精神疾病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送精神科并要求转介临床心理科,接受药物与心理的联合治疗。若不知或没有精神病史,请送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疗。临床心理科会有鉴别诊断,若有需要自会转介精神科给予药物治疗。
    自杀未遂者绝对不可于“劝告”、“教育”、“辅导”、“咨询”“给药”,或立下“不自杀切结书”之后,就令其回家。务必启动“陪同计划”,并进行至少三个月的特别心理治疗。自杀企图者或自杀未遂者家属,都必须接受“自杀危机家庭干预训练”,学会家庭干预的技术,否则一返家就会出现危机期。
    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失去它一切都不存在,生命既然不可能重来,如果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请不要犹豫。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