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4日,在“两代会”分组讨论会上,七个代表团围绕学校工作报告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展开了讨论,会场气氛热烈,代表们以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为学校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本报派出记者进行了采访,特节选部分代表的发言(代表发言排名不分先后)。
关键词:工作报告 “十二五”规划
冉江舟代表:宋院长所作的学校工作报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分析问题透彻,有很强的操作性,完全同意报告内容。“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立足实际,有针对性、科学性。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为重点,以加快发展为主线,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李永念代表:宋院长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振奋人心。“十二五”规划总体提法是恰当的,对提出的目标要有保障措施和贯彻落实的具体细化方案。
关键词: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夏欣代表:作为医学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临床型的实用人才,这就需要严格教学和管理,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并开拓创新。
方颖代表:在教学上,由于实习提前,教学时间压缩,临床课程减少。临床课程学习时间紧迫,自习时间减少,学生不易消化吸收,建议安排好教学进度,调整课程,特别是要保证重要临床课程的课时。
蒋红雨代表:专业建设方面,全科医师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要把它作为重点来开设,可借鉴其它发达地区的模式,进行全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另外,教学与科研、临床衔接不足,要引起重视,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和医疗相互促进。
董宇华代表: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师生交流会,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代表杜海鹏: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与老师存在代沟,应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减少代沟。学生的活动场地少,希望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增加学生的活动场地。
关键词:学科建设 平台建设
单可人代表:在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申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新校区规划上,要按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取一步到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建设。
张春林代表:加强我院的特色学科建设,立足我院办学基础和贵州省情,确立我院的具体特色学科,并加大发展力度。随着时代特征的变化,今后不仅要进一步确立与之相符合的特色学科,还要注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创新。
鞠铁梅代表:鉴于“十二五”规划发展,可考虑把所有的文科专业合并,实现资源共享,建议成立人文科学院。
张爱华代表:要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在经费、政策上要有所倾斜。在平台建设方面,教学平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科研社会服务平台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确保平台正常运转。
郝小燕代表:已建立起来的特色专业、中心等,来之不易,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在职称方面建议加大公示力度,增加透明度,如不符合条件的希望能具体指出来。实验系列这块应该加强,引进博士、硕士,带动实验。
罗昭逊代表:围绕特色建设,将地方病、少数民基因族研究作为特色,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
张华代表:在办学特色方面,现在学校只发展西医,我们应该利用民族医药这块,发展我们学校的特色。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 对外交流
范彩屏代表:要加强引进人才的培养,发挥各二级学院(系、部)的作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实验专业人员的培养。
赵登敖代表: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做好前期的人才培养储备。
马莉代表: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要特别加强科室、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配置。
伍国锋代表:在研究生的招考问题上,应该更加重视质量,不然生源无法保证,师资力量也跟不上。研究生导师的遴选问题,应考虑到可操作性,高标准。“十二五”规划中,师资力量应该增加一倍,可将教师送出去培养。
孙晓红代表:“十二五”规划的师资队伍建设适当增加,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学校规模扩大之快,应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贾秀英代表: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希望可以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文件,或者建立培训现有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习、深造。
徐国强代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使师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达到一定数量。吸引国外优秀人员来我校工作,派代表到国外学习交流,争取拿到更多与国外合作的项目。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
刘强代表:新校区建设是学校的希望,而老校区是新校区建设的根本。建设所需资金目前是贴息贷款。学校提出新校区建设要实现“零违法,零犯罪”,希望有教师、学生代表参与,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政府不允许新校区修教师公寓,可考虑修公租房。
郭兵代表:新校区建设应找准项目管理公司,并进行实地考察,目前项目公司良莠不齐,中标的标准是什么?其次,选好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减少成本,缩短工期,招标领导小组只有了解具体情况才能把此事做好。
保蕾代表:在新校区建设中应组织人员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经验,多数教职工对这方面了解少,但很关心,建议开放一个交流平台,以便及时反应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国伟代表:新校区的建设振奋人心,但是教师的住宿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希望学校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
石家齐代表:新校区建设,是一项百年工程,一经决定,便难以更改。因此,应认真考虑学校的建设模式,要体现出新时期的特征。
李洁琪代表: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对于临床教学这一块,学校应该考虑是否在新校区设立一个附属医院,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
高秀丽代表:新校区设备总量需求大,现有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不高。基于这两点,建议建立一个实验建设基地,资源共享。关于教室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希望做好整体规划,易燃易爆物品应规范化管理,维修中注意防爆、防污染。
刘晴代表:在新校区建设中应融入相关文化、艺术等特色,体现出贵医人的品味。充分利用新校区的天然特色资源,将我校建设为更加具有特色的院校。
王先众代表:新校区购买的设备经费应增加,新校区的设备管理要集中,加强大型设备的共享共用,可考虑建设综合性实验楼。
关键词:职工福利
马丽、许庆忠、王传星代表:对职工经济适用房进展情况,希望有明确的答复。新校区建设能不能超前呼吁修职工宿舍,解决教师上班问题。
胡建成代表: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建设应是学校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新校区建设应及时考虑并落实职工生活、福利平台。建议教师公寓、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及早启动。此外,在新校区规划中职工文化生活平台未体现,希望体育设施、场地对教职工开放。
关键词:医疗卫生 实习基地建设
丁平生代表: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秉承以往优良的工作作风,按主体医疗、同步教学的发展模式,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学院与医院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以便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和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下一步应致力于在金阳等地创建更多的附属医院。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服务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病人人次增多,这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姜凯代表:对于我院二附院,当前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是争取达到三甲级医院水平,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心来开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学院对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大家携手共创,努力推动学院、医院共同发展。
王跃华代表: 关于教学实习基地方面,师资、教学力量薄弱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院应有针对地做好对三附院经济、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对口帮扶工作。
黄亚励代表: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基地少,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不能正常进行,附院容量有限,应借鉴省外院校,1-2年内发展10-20家医院联合培养临床研究生。
刘建华代表:实习医院的建设上,希望学校对实习医院有一个定期的评估机制,在教学上、管理上,应注重加强,因为时间长,一些实习医院有转变,实习条件也会有转变。
李雪梅代表:随着学校招生人数增多,口腔科等小专业学生面临的实习问题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同时增加实习基地。
关键词:招生 就业
周嫆代表:就学校而言,小专业就业前景较好。英语专业办学初衷和现实有差异,医学英语专业是培养能懂医学,又精通英语,熟悉医学专业术语的学生,但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以教书为主,学校应为其拓宽就业渠道,并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周丛容代表:关于研究生的招生问题,由于生源的限制及生计划的要求,使考生的上线相对容易,但是质量却下降。毕业论文不够完善,不能为毕业而放弃了论文的质量。临床研究生应该具有职业医生资格、职业范围资格、职业地区资格,否则即为无证行医。
关键词:后勤保障 图书馆建设
张秀林代表:关于后勤管理改革,食堂、宿舍国家都不允许贷款,后勤如何管理?如何让学生满意?首先,必须要以人为本,保证其正常运行。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改善目前情况,新校区必须一次性到位,比如水、电、食堂。最后重视引进人才,努力改善后勤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张晓华代表:图书馆建设不光要靠硬件设施,更需要软件建设和人文服务。目前学校的电子平台更新缓慢,应减少学校的重复建设,与贵医附院实现网络共享,为把图书馆建成医学信息中心而努力。多媒体教学时间应适当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更多地直接交流。
本报记者吴才海 张秋妮 孙权友 江莆辽 王清峰 罗善鹏 杨春婷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