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旭教授
 

 

    何志旭教授200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山医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上海二医大发育生物学中心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做客座研究员及访问学者。目前担任贵阳医学院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贵阳医学院及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实验中心主任,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志旭教授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第八届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任美国血液病学会、国际干细胞协会、新加坡生物医学学会会员,中国青年科协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委员,贵州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被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urope pharmacology》、《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5个核心期刊编委。在《Blood》、《Cell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4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2次。目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了新加坡国家生物技术开发计划、国家973、863干细胞重点项目、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中华医学会CMB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干细胞应用基础领域和儿童血液病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和国际上首例“人体细胞与乳动物卵母细胞克隆”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实现了发育生物学及治疗性克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获得国际专利两项;首次使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功制备抗骨髓瘤疫苗获得成功,为“工厂化”制备肿瘤疫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率先开展了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系列成体干细胞应用研究。发现了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氧化的新药理作用和IVIG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利用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HOXB4基因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子机理的研究。上述科研工作大部分属于国际创新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何志旭教授为我省儿科届的学术带头人,还承担了大量临床医疗工作,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儿科血液病的诊疗水平。作为研究生导师,学术造诣较深,已培养毕业1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