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之恋
 
  这株海棠盛开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前,他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
  他们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他们从来没有计较谁的相貌,他们有共同的理想抱负,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相识在动乱不安的年代,他们是彼此的革命伴侣。常人眼中,他们不像其他夫妻一样,他们之间除了工作似乎是缺少了几分人间夫妻的温情,但是他们内心都明白所有的情谊,只是不说出来罢了。这种金戈铁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儿女私情,让人望而却步。他就是周恩来,她就是邓颖超。
  1925年,他们结成连理,并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举世传颂的爱情,平常人眼中,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亲亲密密,成双成对,眼中只有对方的,毕竟爱情都会让人想占为己有。但身为国家的领导,百姓的靠山,周恩来和邓颖超却毅然地把百姓放在了首位,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或许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这半个世纪的相守谈何容易,每天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缠绕在总理周边,一年365天,天天如一日,他们为了不影响对方的工作和休息,分别睡在不同的房间,平日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总理一般深夜才回来,而此时邓颖超早早的歇息了,很多时候总理为了工作几乎彻夜未眠,邓颖超记挂周总理,就写个条交给秘书送去,提醒总理该休息了,却不敢有过多的打扰,邓颖超生病了总理想去看望,她坚决不允许总理靠近她,深怕把病传染给总理会耽误总理处理国家事务,总理只能隔着门在外关切的问侯。二人对于工作的事情也极其有原则,对于国家的保密事务总理在家人面前绝口不提,邓颖超也从来不去干涉过问,总理有一个小铁柜,里面都是总理私密的物件,总理严守机密,小铁柜的钥匙随身携带,从不离身的。只有在他出国访问之时,为了安全,就把保险柜的钥匙用铅印封好,交给邓颖超暂时保存,回来后邓大姐会原封不动地再把钥匙交还他。“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发生之后,总理回国的那天,邓颖超召集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西花厅的正门等待着总理,当听到总理那熟悉的脚步身时,邓颖超就连走带跑的上去迎接,嘴里碎碎念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
  海棠花,素有“国艳”的美称,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总理夫妇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看海棠花,海棠花盛开的时候,他们会在树下赏花,时不时浅笑,时不时赞叹。当放下操劳与焦虑,驻足花前,无疑是他们最放松,最温情的时候,并不是多么壮丽的景致,但足以让整个院落都弥漫在浓浓的温馨之中。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当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了周恩来,正是“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意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中,他也没有忘记回赠邓颖超一个热情的问候,托人带回一朵芍药花送给邓颖超大姐。周恩来回国时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象征着两颗思念之心的信物,他们的相偕相伴中,感情与政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共同演绎了这伟大的爱情,在周总理去世之后,每年春季海棠花开之时,邓大姐都会搬来一张椅子坐在树下,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总理的思念。
  邓颖超曾在一篇怀念总理的文章中写道:“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什么是爱情?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用一辈子来诠释,西花厅的海棠开了又开,两位伟人的一生就好似这美丽的海棠,向我们诠释着他们伟大的爱情。
  (作者系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 肖 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