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防范传销 共建和谐美好校园
杨 丽 

    在今年召开的贵州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省工商局作了关于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到近年来,在国家机关的三令五申和严厉打击下,非法传销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但其仍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将其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最近查处的传销案件里,大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传销组织正将目光瞄准未谙世事的青年学生,传销活动正逐步侵扰着宁静而和谐的校园。如何去保护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不受非法传销的危害,让同学们远离“乌托邦”式传销的精神控制,享受美好的象牙塔生活,勤勤恳恳地完成大学学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面前的迫切问题。为此,本期《校园安全园地》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传销的危害,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
   
一、传销的起源、内容及发展
    传销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90年,美国雅芳公司在广州注册开业,标志着我国传销业的开始,并像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各地,自此,传销开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传销内容也从传商品的实物层面逐步向传概念、传理念的精神层面转型,传销组织时常以这种改头换面、偷梁换柱的手段混淆视听,利用一些人的快速致富心理,不断对参与人员灌输传销理论,并对其进行教育式的“洗脑”,以致一些参与人员从反抗、抵制到对传销组织的接受和认同,然后再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通过被“驯服”的参与人员在其所熟知的社交关系中不断发展下线,使整个传销组织人员呈现树根式的网状结构,塑造了现实中一家人全部沦入传销骗局的悲剧。
   
二、传销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
    从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传销组织的魔爪逐步伸向了高等学校、职高技校学生等群体,传销活动呈现高学历性和高隐秘性,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引起高度重视。
    从宏观视角来看,传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许多的不安定因素等诸多方面,而具体就高校及受到潜在威胁的学生而言,传销对他们的危害已远远超出了诈骗钱财本身,更多地体现在:一是扰乱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传销组织是以欺骗的手段吸纳成员的,向他们进行鼓吹、灌输极端自私和损人不利己观念,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理念、人格品质,使其渐渐丧失诚信、人格和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造成了大学生财物损失和人身伤害,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了创伤。很多被卷入传销的学生,常常会用善意的谎言使自己朋友和家人的财物受到损失,同时,传销组织为严密控制参与者,防止信息的泄露,采取跟踪、监视,甚至是暴力殴打等方式,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三是被误导的学生群体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大量的社会人力资源。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以及好奇、虚伪、从众模仿的心理,通过网络聊天编造假期兼职(实习)、学习工作技能、提供高薪就业岗位等诱饵诱骗大学生上当,并且由于大学生文化层次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在洗脑的过程中极易被传销组织发展成骨干分子,不断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荒废了大学学业,磨灭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枉对国家、社会和家人对自己的培养,使大量的社会人才资源遭到浪费。
   
三、大学生防范传销的对策
    传销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令人战栗,在国家进一步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和控制下,防范更多大学生“羊群效应”般落入传销陷阱,就其本身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在当前大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困境面前,应清醒地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后,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付出艰辛的劳动后才能收获成功。此外,要不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将传销欺骗的伎俩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认清传销的本质,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大学生应积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以及身边人所亲身经历的正反事例,正确认识传销的本质,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了解来识别传销,如其是否有真实的产品,是否设立店铺经营,核实介绍人是否是招聘企业的成员等,同时通过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克制、自我完善的能力,坚决与传销行为划清界限,不为其蛊惑所动摇。最后,假设由于自己的一念之差误入传销圈套的,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性,首先把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不要与传销人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寻找合适的机会告诉家人或朋友被困地点,并寻求警察或学校保卫部门的帮助逃脱。
我国反传销的历程任重而道远,需多管齐下,方能治标治本,大学生群体应不断提高对传销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揭开它美丽谎言的面纱,与传销划清界限,共建大学校园一片宁静和谐的乐土。

(保卫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