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游记》,估计大家首先都会想到86年版的《西游记》,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六小龄童所演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手拿金箍棒,上能闹天庭,下能闯龙宫,一棒在手,天下我有的英雄气概正是“齐天大圣”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斩妖除魔,历尽坎坷,保护师父走到西天大雷音寺之后,取得真经,立地成佛。
在西游中,孙悟空堪称绝世高手,就连其出世都是不凡:吸收天地精华的石胎,在孕育之际便受到天庭的注视。天帝派雷公电母除去这个石胎,但石胎浑然天成,万法不侵,只能等着石胎之内的灵物出世。石猴出世之后,听得他人提示,便驾着一叶扁舟,横渡大洋,此间凶险便不得而知。当其到达目的地时,初入红尘,历尽坎坷,终于求得菩提老祖道观,修七年心法,后得菩提老祖真传,修得一身好功夫。而后由于一些矛盾,闹上天庭,以一人之力镇压十万天兵天。此英雄气概,气吞万里。最后惹得佛祖出动,为磨灭此灵物的顽性,又因预知东土要引进大乘佛教,特镇压于五行山下驱除顽性,而后保唐三藏一路安全。
取经路上,大圣为保证师父安全,尽心尽力,却也有不少委屈。如三打白骨精,师父和师弟的不解,以及被无情地赶走,那种不舍,那种无可奈何,都尽在心底埋葬。但这些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故事中的大圣也重情义,有危难的时候,总是让自己的师弟留在师傅身边,自己出去打探虚实。同门有难,不管之前有什么误会,义不容辞地前去救援,见到有穷苦的百姓,流离失所的和尚,也问其究竟,帮着他们脱离苦难。
西游一行中,大师兄孙悟空的形象让人敬佩,不离不弃、一心一意地保护师傅一路西行,勇可抵千军万马,斩尽妖魔鬼怪,柔则端水送饭,送衣问暖。但再好的形象都离不开好的演员,大圣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大半的功劳也要归功于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章金莱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六龄童是浙江绍剧团的团长,带领全团大小以演艺谋生涯。因为他们擅于演猴戏,且多年揣摩到位,因此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猴戏风格,很受一方百姓的喜爱,六龄童的哥哥七龄童则以猪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此家族成员之间搭档传承,以表演为生,维系着剧团的发展。那时候的演戏是一个很苦的职业,和现在的演员是完全两码事。他们一个民营剧团,所有的收支和赢利都靠演出所得,没有什么补贴,收入也卑微,经常处于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六龄童有好几个儿子,都传承家族事业演猴戏,其中最有造诣的一个孩子是章天星,他被称为天生的美猴王,很可惜这孩子没有成年就死于白血病。然后六小龄童接手家中的传承,刻苦专研猴戏,最后以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而成名。
因此不仅仅只有孙悟空是我们的英雄,六小龄童先生也是我们的英雄,他们都是我们的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