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良心医者 做有能力的医者——记“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日光
 

    本报讯 刘日光,主任医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与运动医学专业病房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委,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骨科》、《中医正骨》杂志编委会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从医二十余载,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牢记医学誓言,严于律己,勤于奉献,廉洁行医,时刻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他将全部的身心扑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秉承医者精神 模范带头做表率
    “敬畏生命、健康所系”是刘日光的座右铭。也因这句话,刘日光时刻提醒并要求自己,做医者、做良心医者、做有能力的医者。
  “不说苦,不喊累,不抛弃,不放弃。”这些词,贴切地描述了刘日光的日常工作状态。他几乎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了医院、给了患者。一年365天,除了家中有急事、出外学习与会诊外,每天晚上9到10点钟,都会到病房巡视当天术者与病重患者,为了方便患者联系,他甚至将手机号码告知其所有病友及其家属,十多年未曾变更。不管是不是下班时间,也不管天气有多恶劣,一旦医院有紧急事务,或病人出现危急情况,只要他接到电话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组织开展工作。早到晚走对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了。
    长期的工作和劳累,使他患上了腰肌劳损,发作时腰痛剧烈,难以站立,但他从未放弃过一台手术、一个生命。在他的坚持下,一次又一次用他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双手与死神搏斗,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灾难突发。他第一批申请参加医院的救护队,始终坚持战斗在抢救伤员第一线,全身心的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成功地把200多名伤员从成都安全转送到我院。
    急病友之所急 想病友之所想
    刘日光小时候曾摔断过手臂,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不好,大家都知道,如果骨头接好了,这辈子就正常过,如果接不好,那就是一辈子的残疾了。所幸,他遇到了一位好医生,他的手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没有落下病根。因为这件事,刘日光对骨科以及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因为自己曾是患者,更清楚患者更需要些什么。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他和他的同事们都秉承着这样的工作精神,这让他们和病友之间不是亲人更似亲人。时下,很多人呼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刘日光提出了“带着感情进病房,根据病情开处方”的服务理念,并开展“零距离沟通”、“亲情化服务”的人性化服务。
    良好的沟通,是行医中的一剂良药。他经常说:“对于我们医务人员,面对病友要换位思考,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转化为一种动力,要以关怀式语言接触病人,人性化服务渗透医疗,即使面对经济富裕的患者,我们也要一视同仁,不开和病情无关的药和检查,不让患者花冤枉钱;多以宽慰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在患者痛苦的时候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在患者着急的时候帮他们平复心情,要让患者在住院期间真正感到舒心和放心,这样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每当研究生、进修生及年轻医生轮转时,他都要给学员进行“医患沟通漫谈”的讲座,以提高科室医护人员与病友们的沟通能力。工作中,他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揭示病情,也鼓励患者尽可能多地描述病史和病情,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经济可行的诊疗方案。
    曾有一名身患重病的外地患者到刘日光所在的科室进行治疗,因为病情比较复杂,多次转诊、转院都未能确诊,大量的检查费用为病人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刘日光医生得知情况后,通过详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病史后,立马组织科室专家研究国内外类似病例,翻阅大量的图书、上网查找大量资料,终于确定了病因,明确了诊断,最终为患者及家属节省了近万元的检查费用,也避免了患者反复检查的痛楚。
    他就是这样,对每一位病友都尽心尽力,对每一项工作都尽职尽责。
    做良心医者 做有能力的医者
    作为一名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刘日光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中医前辈们高尚的医德医风让他受益匪浅,“精诚做人”“悬壶济世”也成为了他学医路上的指路牌,让他严格要求自己,做良心医者,做有能力的医者。

    (下转第二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