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为“谋战时急切之需,立西南之医学基础,推行公医制度,保障边民健康”,国立贵阳医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博士带领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文学、医学先驱云集贵医,在室如悬磬的环境中,开创贵州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再三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其后,国立贵阳医学院校址几次迁移,历经沧桑,不断战胜所临困难与挑战,于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
七十多年来,我们贵医始终秉承着以首任院长李宗恩院士提出的“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岁序更替,校训不移,坚持以国家命运和人民健康为己任,奉行“大医精诚”的精神,树仁心,学仁术,做仁事,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工作上,成绩斐然,特别是申博、通过教育部评估、申重等,使我校成为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峥嵘岁月,砥砺奋进,薪火相传,不辍耕耘。2015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实现了数代贵医人的夙愿,这是几代贵医人严谨治学、严格训练、团结奋斗的结果。同时,学校发展步入了新的起点,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贵医人主动而为,整合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服务贵州“大健康”战略,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正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努力奋进。
校 徽
校徽说明:贵州医科大学校徽外形为圆形,象征着团结和凝聚。上方贵州医科大学校名选用繁写的毛主席的行书字体,下衬以相交的橄榄枝,以表达现代气息和尊重人民领袖的感情。校徽中央的三角形图案是沿用国立贵阳医学院老校徽适当修改而成(内有一杖,上绕一蛇,杖上端两侧有翼。此标帜系由古希腊诸神使者Mercury手中所持之Caduceus手蛇化而来。Mercury为诸神使者,又为驱病托梦之神,Caduceus自古为医道之标帜,而蛇之化成为一种超自然力量之象征,众谓可以驱除百病。杖上之双翼,所以表示其传达神意之速度。),“1938”字样为学校建校时间,力图反映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传承。下方环行采用单色,既使整体浑然一致,又鲜明地显示出学校历史和现代的高度统一和一脉相承。
校 训
【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
校训释义(源自民国三十七年国立贵阳医学院便览):
惟能对自己忠实,乃能言治事治学;欲建设合於中国内地政治经济情形之公医制度,尤须具有服务人群的精神。
历史教训,固应重视;但我国千余年来拟古之恶习,实应纠正。建设新中国,仍应以现在及未来之社会趋势为准则。
治学者、行医者首先要自己做到诚实,才能做到忠于人民和大众,只有尊重历史不忘记过去,才能面向未来,开辟未来。
校 歌
贵州医科大学校歌沿用创作于1940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校歌。(由我校应尚能作曲,丁晓先作词。)
我武维扬,国势方张,
吾校应运,设于贵阳,
发扬民族文化,树立科学信仰,
适应时代需要,责任在吾党,
推行公医制度,保障边民健康,
适应地方需要,责任在吾党,
敦励学行,诚为宝,服务人群,忠是尚
展思将来,敬念既往,谆谆校训,毋忘!毋忘!
医学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