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瓶里的“秘密花园”——访生物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红美老师
 

    前言:给你一张叶片,你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森林。万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命都是由简单构成复杂,由点构成线再确定面,由此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当然,要想一滴雨露,变成一片汪洋,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植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就能够将一片花瓣组织,变成培养瓶里的“秘密花园”。
    记:老师,您好,对于很多学生熟悉的“植物细胞工程”,您能简要地谈一下这门实验课的内容和开设意义吗?
    刘:这门实验课程其实就是“细胞克隆”的一个典型。有一句话这么说到:“给我一张叶片,我还你一片森林”。通过这门实验课,同学们能够将一小块植物组织甚至细胞通过无菌操作培养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分化成完整植株,从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植物组培”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操作简单,繁殖效率高,所以同学们掌握这门实验技术后,能大批量培育植物种苗,甚至脱毒苗,比如年宵花市上最吸引眼球的蝴蝶兰、大花惠兰等就是用植物组培技术培养而来。另一方面,还能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和昂贵的中药材如重楼等。
    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见的兰科花卉与药材,原来就是由植物组培创造的,那老师您能谈谈植物组培的重要步骤与所用实验材料吗?
    刘:学生实验所用实验材料大都是常见的植株,切取植株部分组织作为外植体以供实验。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输在了起跑线,在实验第一步就备受挑战,即是要把有菌的植株处理成无菌的外植体放入无菌的培养瓶中,常会发生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培养基上长霉菌、细菌,就是外植体没有灭菌成功,比如在这学期的自主设计实验中,就没有一个实验小组能成功做出绿萝的无菌体系,因为绿萝不容易灭菌;而实验的第二步,将外植体置于培养瓶中恒温条件下培养成愈伤组织,或者发育成芽,可以选择继续继代或生根培养移栽。
    记:实验结束后的植株和培养瓶会怎么处理呢?
    刘:实验结束后,培养出的可观赏的植株同学们通常会带回宿舍去栽种,而实验失败的植株的就只能集中处理掉,使用过的培养瓶则需高温灭菌消毒以供下次使用。
    记:在学校7栋楼下有个生工创业团队经营的“DIY”多肉店,这个植物店和我们这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有什么关联呢?
    刘:DIY多肉店的经营团队是我们生工学院的师兄师姐们,以前实验课上培育过“试管花卉”,就是把培育出的小植株栽植在试管中,观赏性极高。经过他们创业团队的分析,发现关于植株栽种的前景很好,所以以他们的植物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为基础,开拓了DIY植物店的创业之路。我们也曾有打算日后在实验室里培育出的成功植株可以在这个店里寄卖,比如用于桌面生态的植物微景观。
    记:听说老师您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老师你是否会考虑带一些同学做相关的创新研究实验?
    刘:目前已带过多届创新实验小组,在他们完成自己的课题设计实验后,带他们参加各类各级创新实验竞赛并荣获多类奖项。现在我们生物工程学院内有一个科研育苗计划,有同学正在计划做“药材种苗快速发育”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建设贵州省内具有特色的药材种苗快速繁育生产技术平台。
    记: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同学而言,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很重要,那么以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为基础,下一步老师您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
    刘:在这门实验课中,学生选择建立一个物种的快速培养体系,首先优先考虑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然后再尝试向外推广,可以与需要技术的公司合作,以可以到相关的生产企业实习或就业。对于本科的同学们,会推荐他考研,进一步深入到转基因、基因工程等科学研究中。
    记:听说学院里在举办第一届“植物培育”实验大赛,老师您能就本次大赛目的和大赛参加要求给我们做个简要的介绍吗?
    刘:举办这次大赛主要是出于激发同学们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增加同学们的实验课参与度。同时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参与,实验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和多样化:不仅仅是植物细胞培养的植物,也可以用种子培养(如绿豆种子)的植物来参赛,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至于评奖可能从创新性植物观赏性,还有植株的培育难度为依据来进行评比。
    记:这门实验课非常有吸引力,现在是否有相关的开放性实验呢?同学们可以通过怎么的方式加入?老师您对于加入这个实验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吗?
    刘:这门课程目前已开设开放性实验课,但是考虑到校内其他专业同学们的时间及本课程授课老师的时间,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目前这门开放性实验课程仅是面对生物工程学院院内的同学们开放。
    记:若其他专业的同学想更多的了解这门植物组培课程,老师您会推荐哪些相关书籍或是相关网站呢?
    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植物组培文章,比如:“非洲紫罗兰的组培与快繁技术”,还可以观看组培视频进行了解,至于课程相关书籍则可以去看一下“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材。
    成列着各类书籍的桌面上,摆放着一盆赏心悦目的“微景观”花卉;欢腾的节日广场上,成群的盆栽烘托着喜庆的气氛;恒温的大棚里,栽种着大量生机勃勃的名贵中草药;这些都与实验室里的“植物组培技术”息息相关。培养瓶里的秘密花园,正散发出阵阵醉人清香。


    (校报通讯社 黄超 郭楚娴)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 邮编:550025 | 电话:0851-88416043